分享至: FACEBOOK PLURK

夢想地圖第一站—學廬

人生中還有很多東西想要去追求,有許多目標想要達成的,現在我迫切希望完成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國考中及第,能夠令我心無旁騖去追尋其它。

學廬,是一座寶山,大學才剛畢業時就來拜訪過一回,那時停留沒多久,只知來往的遊客甚多,不少人成功地抵達山頂,我則是在山腳下駐足,因為考慮著不知要花多少時間才能登上頂端,心中的疑慮考驗我的恆心,果不其然使我無功而返。後來在社會上打滾了幾年,並沒有將鐵杵磨成針,反倒是意志日漸頹靡,和人相處少了泰然自若的神情,職場上雖然可以轉換不同的跑道嘗試不同的工作樣態,但總覺得,套句子菲老師的口頭禪--“不行”,不是我真正想要的。

人生中還有很多東西想要去追求,有許多目標想要達成的,現在我迫切希望完成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國考中及第,能夠令我心無旁騖去追尋其它。我辭了工作,放棄光是在家或到圖書館唸書的方法,該踏出第一步了。所以,我又回到這裡,已經往上爬了幾階,並預備要征服好漢坡,這一次,我準備好了,做自己的主人。

想到剛開始要報名時徨徨不安的樣子,就覺得好笑,聽完了勞工行政的說明會就決定報考這一科,報名不過就是繳了錢去上課,我跑了幾趟開不了口,有點鬼打牆的感覺,最後,辦好了報名手續覺得好安心,第一回覺得做對了一次多麼重大的決定。開始來上課後,在尋找教室當中也注意到樓層間的公布欄上,都有考取學員的血淚史,發現不是所有人都能幸運地在第一年就考取,也不乏在考上後仍繼續為下一波考試準備的,每個人的故事都有激勵人心的地方,有時講義或教本裡也會節錄幾段感言之類的,我抄下其中一段話來勉勵自己,“在考試的途中,每一位都是我的戰友,我要打敗的敵人只有自己。”這一路上我並不是孤軍奮戰的。

來上課是幸福的,暫時將生活中的瑣事放在一邊,看到別人埋首苦讀,在無形中也鞭策自己,便不會二三其德。說到這裡,感謝金庸老師的置入性行銷,我開始養成習慣用成語、寫成語,至少重修自己的文學素養,不會令人覺得言語無味。授課的每位老師都很可敬可愛,也都會拿以前進修或學習的過程來鼓勵同學:子菲老師喝蠻牛接力加碼再加碼,但告誡同學不要學她,老師有練過 (這句我自己加的);蕭老師上的是法學,表示如果我們聽了幾堂課就都懂的話,他應該要跳樓,老師引用很多實例來解說,不過大家一副受輔助宣告的模樣,還是慢慢來吧……;金庸老師要我們多讀社論,說社論中有許多詞句很好用,會用這些優美詞句能讓文章增添光采。上課時的氣氛有時凝重,每個人振筆疾書深怕遺漏哪個重點,錄音筆默默的記錄上課的內容,回去還要將今天所學再複習,別人認真的表情印在我腦海裡,在在提醒自己要更用心、專心一致。

勞工行政的馬老師,嬌小玲瓏,講話不急不徐,常引述實務上發生的例子來對照勞工法規來加深我們的印象,偶而會有脫軌的解說令人哭笑不得,說到民法上的簽名或蓋章都具有效力,以前的人不識字可能用符號代


替,於是畫了隻‘@興’,需要兩個證人(同類相聚,也不識字) 證明也畫了兩隻‘@興’,然後一張契約上就 “@興@興”相連到天邊...。英文課的子菲老師總賣力地講解英文文法、不厭其煩的重複單字的發音;也喜歡分享一些經驗和趣事,不過,我英文單字沒多背了幾個,卻記得老師曾被玻璃門困住許久出不來及大腿被火車間隙夾住,因而自強號誤點十幾分鐘這些個事。國文,雖然從求學開始就一直在修行的科目,但歷經幾次考試的洗禮,知道自己的盲點在哪,我開始調整心態,寫作時少些主觀批判,多用上名言佳句,「測驗」是國文的第一門課,金庸老師說話的速度如機關槍掃射,彈無虛發,因為金老師的肢體語言太豐富,使我記得韓非和李斯的故事;為了改變同學作文總用些淺顯白話的句法,老師常劈哩啪拉一連串造句,他說: 「成語,我從社論抄來的啊,背來的啊,這很可恥嗎?」擷取別人文章中的優點,能潛移默化變成自己的東西,這對作文是挺有幫助的,我也開始要求自己在課程(作文)結束後,每週寫一篇作文來練習。法學大意,原是我最弱的科目,也是我決定報名來上課的關鍵,改變自己一些錯誤的法律觀念,以為成年之前做的任何契約行為未得法代同意就無效,原來還有叫做 “效力未定”的名詞,有了老師的講述,將抽象化為具體,將死板的文字變成生活化的概念,其實法律名詞是挺有學問的東西,單單幾個字涵概的範圍好像無遠弗界,每上完課我都會有意猶未盡的感覺。馬老師在帶到家暴法時,“人家打你左臉,趕快打他右臉,或是用腳踹他,這是正當防衛…”有時是課堂上的玩笑話,但都特別有趣。公民也是那種沒有範圍的科目,吳老師的講義編得有條不紊,尤其老師常做一個動作就是制止同學看講義, “看這裡看這裡(黑板),聽我說,先別翻(講義)”不過,老師解析一個概念或體系圖,的確令我覺得思路是較為清晰的,通常回去溫習不必花太多時間。

原本認為自己本是不愛唸書的人,書上的學問好像僅是堆砌的文字,沒有生命,用來應付考試用的;年紀越長,越覺得吸收新知能造就一個人的成就,學得越多將來能服務的人越多,我相信許多人一定有遠大的抱負,希望能在社會上發光發熱,我也抱持同樣的信念重新出發。學廬,是一個溫暖的地方,到處可聽到讀書聲,或是一小撮人聚在一起討論問題,身在其中便會懷抱踏實篤定的心情,儘管等待上課的一個多小時唸起書來也比其它時候專心,我深信入了寶山,定能滿載而歸。
 

作者:翁菁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