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考土木工程準備技巧
(一) 材料力學
材料力學是從高中到大學最基礎的入門課程之一,同時也是許多人最容易失分的科目。雖然內容主要圍繞在壓力、拉力、彎矩、扭力、剪力等幾項力學概念,但當多種情況交互作用時,需同時考量的面向繁多,容易產生混淆。作答前必須先理解題意,再進行解題。材料力學沒有捷徑,唯有大量練習題目才能掌握。課程教學方式上,大學教授多著重於解題技巧,而補習班教師則會詳盡說明原理並輔以教材,無需過度依靠想像,能幫助學習者更快理解。
(二) 測量學
測量學屬於基礎課程,雖然在學期間曾有實作經驗,但若與實務脫節過久,相關概念容易淡忘。大學課程因時間分配限制,無法完整涵蓋所有內容,而透過補習班的整理則能更清楚掌握重點。其中最大的挑戰在於「放樣」與「誤差傳播定律」。需理解先驗標準差與後驗標準差的差異,並具備一定的偏微分能力,才能應對相關題型。
(三) 結構學
結構學常被視為學習難點,基礎觀念若僅靠死記硬背,往往難以真正掌握。卡氏第二定理、共軛梁法等觀念需要反覆聽講與練習,逐步理解後再搭配解題,才能檢視薄弱之處並強化。基礎部分雖最難入門,但一旦理解,後續內容便能迎刃而解。
靜定與靜不定結構的求解關鍵,在於將靜不定結構化為靜定結構後再處理;而最後一章的「結構矩陣」則是一項十分實用的工具,只要前面章節能理解透徹,便能更快速掌握其核心原理。
(四) 鋼筋混凝土學
鋼筋混凝土學近年課程版本有所調整,雖與以往算法大致相同,但部分公式略有變化。準備時應特別重視前四章,因出題率極高。最基本的鋼筋號數需熟記其斷面尺寸與面積,否則容易在考試中失分。完整記熟基本數據,是應試過程中的關鍵。
(五) 施工學
施工學主要以背誦為主,若具備現場實習或工程相關經驗,能更快與課本內容連結,將書面知識與實務操作對應起來,加深理解。若缺乏現場經驗,亦可透過觀看相關影片來補足,對於理解施工方法與機具運用有顯著幫助。
時間準備要領
多數人都建議越早開始準備越好。若畢業後因工作或金錢因素而耽擱,往往會錯失最佳的累積時間。曾有經驗顯示,與高普考同事一同在職場工作時,因比較心態激發動力,才下定決心專心準備考試。初期不熟悉準備方式,便依照補習班開課進度安排學習。
每天規律作息:早上七點起床、八點開始讀書至十一點,再休息一小時,下午繼續跟進補習班課程。上課時常利用暫停功能,將題目反覆理解並親自演練後再繼續,因此一天僅能完成二至三堂課,但因課堂中已充分理解,回家複習時就不會感到吃力。
重要提醒:一定要提早完整讀過一遍,才能避免遇到撞牆期。千萬不要僅僅依照課程進度被動跟讀。